“森林资源不能只长在树上,更要转化到碗里……”3月10日,在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的啊莫莫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研发室内,负责人王永森展示新研发的森林美食——即食板栗鸡米线。燃气灶上,米线、汤包、板栗鸡肉在铝盒中经两分钟加热,板栗的清甜与鸡汤的浓香瞬间迸发,森林资源通过现代食品工艺,完成了从枝头到餐桌的转化。
△ 即食板栗鸡米线
这碗沸腾的创新滋味,是板栗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。作为仁和区板栗产业核心区,白拉古村拥有全区最集中的1.8万亩板栗林,其中800年古树群孕育的板栗籽粒饱满、淀粉含量高。
△ 白拉古村的板栗林
展开剩余71%△ 新鲜板栗
仁和区林业局利用白拉古村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,以板栗示范建设为抓手,联合当地企业探索资源转化路径。通过“研发资金支持+技术共享”模式,将蒸烤集成、冷热杀菌等技术注入板栗深加工,开发出板栗饺、肉饼、煨汤米线等10余款板栗系列预制菜及即食产品,涵盖锁鲜铝盒、环保塑料盒等多形态包装,精准对接家庭、户外、办公等多元消费场景,让深山板栗焕发新机。
△ 板栗系列预制菜及即食产品
智能化生产车间内,从原料预处理到终端包装的生产设备有序摆放。原料预处理区,板栗可通过130℃超高温和-180℃超低温灭菌处理系统,实现灭菌锁鲜一步到位;恒温煨煮区采用特制瓦罐装置,使板栗与土鸡的风味充分交融;蒸烤集成设备能“一机双烹”,配合智能冷却机组,最大限度保留食材营养。“目前,生产线已实现从原料处理到包装的全流程标准化作业,其中超高低温杀菌环节精确控制温度,能使板栗制品的保质期延长至12个月。”王永森指着生产线介绍。
企业在深耕板栗深加工的同时,还依托仁和区森林资源优势,构建起了立体化产品体系:以板栗核心产品为基础,通过科学配比牛蒡、黄精等药材完成升级研发,并同步开发出重楼子酒、有机牛蒡茶等林下衍生产品。
目前,企业正在加快构建板栗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,前端依托板栗种植示范基地来保障原料供给,中端通过智能化生产线提升加工效能,末端计划以实体店加盟连锁模式搭建产品销售平台,通过贯通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环节,推动板栗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形成从“枝头”到餐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。
本文所有内容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未经授权,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。
记者:周娟 李佳翰
实习记者:李勇琪
编排:曹琳青
责任编辑:薛巍
终审:徐铭
法律顾问单位:四川拓越律师事务所
发布于:四川省